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为进一步聚焦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加快打造具有抢占科技制高点素质和能力的人才队伍,现面向海内外招聘各类优秀人才,竭诚欢迎有志之士加入我们!
研究领域方向
需符合研究所“一五二”战略布局。
一个战略任务:过程工业低碳绿色重塑;
五个主攻方向:介科学虚拟过程及模拟放大、低碳绿色能源过程、战略资源清洁利用、绿色介质与过程强化装备、生化过程与医药工程;
两个新兴前沿方向:可再生能源驱动的CO₂转化利用、高端材料的智能制造。
招聘岗位及要求
(一)A类杰出人才
1. 年龄不超过45周岁(截止申报年度1月1日);
2. 在本学科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受到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达到过程工程所正高级岗位优秀学术带头人水平,具有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
3. 具有在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或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等担任教授或相当岗位任职经历;
4. 引进后须3-6个月内全职到岗工作。
(二)B类过程杰青
1. 年龄不超过40周岁(截止申报年度1月1日);
2. 海外申请人应具有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海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连续不少于3年(含)的科研工作经历;
3. 国内申请人应具有取得博士学位后在知名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研发机构不少于3年(含)的科研工作经历,或具有担任副教授或相当岗位的任职经历;
国内申请人应为院外单位人员或已履行不少于一个聘期合同且获得特别研究助理项目资助的所内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学历在院外单位取得);
4. 在本学科领域做出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研究水平达到过程工程所学术技术骨干的要求;在本领域国际重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10篇以上的论文;在企业工作3年以上者,应在本领域国际重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5篇以上的论文,并掌握关键技术、拥有3项发明专利;
5. 引进后须3-6个月内全职到岗工作。
(三)C类过程俊才
1. 年龄不超过35周岁(截止申报年度1月1日);
2. 具有在海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等学习或工作3年(含)以上经历;
3. 在本学科领域已崭露头角,做出过具有突出创新思想的研究成果,具有优良的科技创新潜质和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本领域国际重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5篇以上的论文;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学习或工作3年者,应在本领域国际重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3篇以上的论文;
4. 引进后须3-6个月内全职到岗工作。
岗位待遇
(一)根据申报岗位类别,按程序聘为研究员、项目研究员、副研究员;
(二)科研启动经费:A类杰出人才600万元,B类过程杰青400万元,C类过程俊才100万元;
(三)特殊津贴:A类杰出人才100万元,B类过程杰青50万元;
(四)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住房补贴及人才苑流动公寓;
(五)根据北京市政策解决本人、配偶及子女北京户口,协助解决子女入学(托)、配偶工作;
(六)对于特殊拔尖或急需人才,采取一事一议。
联系方式
1. 长期接收简历,请将个人简历、任职证明、已取得的代表性成果证明材料等发送至:ipehr@ipe.ac.cn;
2. 联系人:袁老师 郭老师
电话:010-82544950/495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3. 研究所网址:http://www.ipe.cas.cn/。
关于我们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原化工冶金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0月1日。建所之初,针对国家战略需求,以化工原理和技术强化冶金过程,为冶金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70年代,在郭慕孙先生和陈家镛先生带领下,拓展了化工原理在资源与环境、能源和材料制备等领域中的应用,并于80年代推动了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的交叉。2001年经中央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实现了从“化工冶金创所”到“过程工程强所”的历史性跨越。
近年来,面向国家过程工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重大需求,构建了从基础到应用的科教产深度融合模式和一所两翼新格局。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以介科学为核心,在低碳能源、战略资源、绿色化工、高端材料、生物医药领域,开展战略性、先导性、前瞻性技术攻关及共性基础研究,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700余人,高端人才107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相关人才计划领军人才9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学术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授予点、1个专业型博士/硕士研究生授予点、2个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授予点。现有3+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局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撰稿人:袁培
责任编辑:符卓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