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请来DeepSeek当助手了!
2月18日,丰台区政务和数据局完成了政务云本地部署DeepSeek大模型环境,并在全市率先将其应用于政务服务领域,上线了“丰小政”数智助手。
DeepSeek开源模型的正式推出,正在推动着政务服务的智能化转型。丰台区积极顺应这一趋势,探索算法开发与场景落地的协同发展,让DeepSeek大模型赋能政务服务。在这一过程中,由中国经济信息社负责应用开发和模型调优,北京丰台城市数字科技集团提供算力支持,丰台区政务和数据局将政务事项数据“喂养”给大模型,打通了政务服务业务流程,构建起安全可控的政务知识库,在数据安全与权限管控的双重保障机制下,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的政务服务。
如今,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的工作人员的电脑里都有了一个“丰小政”数智助手。当工作人员接听市民热线或是接待办事人员时,如果遇到“拿不准”的事项,不用再打开数据库、相关网站搜索,直接唤醒“丰小政”提问,就可以得到详细的解答。
近年来,丰台区持续构建着高效政务服务生态的坚实框架,此次接入DeepSeek大模型,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积极探索。
“‘丰小政’作为数智化的业务助手和工作伙伴,将帮助工作人员成为‘政务服务百事通’,大大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丰台区政务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局将与有关业务部门携手合作,紧密结合政务服务的改革创新和企业群众的迫切需求,持续优化大模型与现有政务系统融合升级,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AI公务员”上岗
不会影响为民办事的人
“AI数智员工”会取代传统公务员吗?
说起来,AI工作就是一个从信息输入、数据学习到模型构建,并最终生成结果的过程,最擅长的是标准化处理问题。城市治理千头万绪,常常涉及庞大数据、历史记录、文字核对等,很多事项要求效率与精准兼备,但又有明显的重复性、机械性,这些需求与AI的特性高度契合。
有人发问:AI如此强大,还需要“办事的人”吗?这种担忧乃至唱衰其实是大可不必的。
事实上,科技成果一直广泛应用于政务领域。比如,审批服务事项网上预审、线上办理,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城市大脑”实时监测轨道交通、地下管网、河道水质等情况,风险隐患一键预警……随着新兴科技与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我们早已迈入智慧治理的时代,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更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常用工具包”。最近,多地宣布将DeepSeek应用于政务系统,细看公告也都是结合了各条线的实际工作,目的还是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辅助。
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最终要靠人来实现。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合只是第一步,所谓“不出错”也根本算不上完成标准,如何解决那些成因复杂、利益敏感、积年累月的问题,才更考验担当与智慧。比如,在接诉即办机制中,大数据可以对群众诉求进行规律性研究,助力我们主动靠前发现问题,但每一次破解“急难愁盼”都需要具体人员的判断决策,更需要动真情、想办法、干实事。人的诉求不是简单的数据,速度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温度,这也正是政务工作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不必因AI应用就动辄大喊“狼来了”,但技术破圈也确实提出了新的思考。推进城市治理永远在路上,提升效率、优化服务、节约成本是大势所趋,未来也必然会出现更多“精良装备”。这也需要广大政务工作者提高主动性、避免程式化,真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人心。惟其如此,才能防范“技术依赖症”,也能在一次次“爆炸新闻”面前不陷入本领恐慌。